發表時間:2021/7/19
時隔近 3 年,2020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終于在6月回歸上海。由于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的首個國際性紡織機械類展會,此次展會受到的關注可想而知。從展會現場的反饋來看,雖然受疫情影響,觀展人次較上屆有所下降,但多家參展企業反應2020年下半年以來接單量非??捎^,交貨期較以往有所延長,從側面反映出產業信心的回升,行業發展實現了“十四五”的良好開局。
通過現場展品可以發現,國內紡織裝備企業已經充分意識到智能化趨勢正加速影響行業發展,對智能化概念的理解也愈加深入,開始在自動化基礎上進行數字化升級,以提升設備對海量生產數據的處理與利用能力,并嘗試在此基礎上打造更優化的解決方案。雖然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但隨著關聯行業之間的界限被打破,尤其是云技術、工業物聯網、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入,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有望在將來發生質的飛躍,以數據為基本元素的生態圈的影像也將日趨明朗。在共同建立的生態圈中,紡機企業需要不斷豐富自身的角色和功能定位,向用戶企業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及快捷高效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外部企業,比如互聯網企業洞察到傳統制造業蘊含的商機,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在此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這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前提是雙方理念一致,對行業、對客戶有充分了解,且軟硬件系統能夠有效融合創造商業價值。
綠色化也是紡機展亙古不變的重要主題。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行業強化源頭治理,引導綠色纖維及其裝備技術、綠色制造技術及裝備等的快速發展。高效節能、節水減排、提升原料回用率,本次紡機展上以此為亮點的設備不在少數,本刊本期推出的展會回顧也對此進行了細致梳理,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閱讀了解。
裝備制造商雖然處在紡織產品開發的上游環節,但在參觀一些先進紡機企業的展臺時,總是不禁感嘆他們似乎比自己的客戶更懂下游的紡織產品開發,設計的花型和產品令人耳目一新,比如針織設備可以設計出類似機織物效果的紋樣,并且能夠兼容兩種工藝的產品優勢;或者利用材料和結構的創新設計,實現新應用領域的突破。這對國內紡機企業來說是很好的借鑒和啟示。不僅要懂自身的裝備、懂所加工的原料,更要懂消費者,明晰市場趨勢,引導客戶創新。這也是同樣處于產業鏈上游的纖維企業所面臨的挑戰。買方市場下,一味拼價格固然可以挽留一些價格敏感型客戶,但并非明智的戰略性選擇。
都說展會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尤其是設備類展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目前國際上生產技術及裝備的最高水平。期待在不遠的將來,我們能自豪地說“世界紡機看中國”。
《紡織導報》副主編 趙永霞
主辦:中國紡織信息中心
主管: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ISSN 1003-3025 CN11-1714/TS
姓名:
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