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21/12/16
近年來,由于環保意識增強,社會對可持續性的要求提高、原料成本上升,提高原料利用率在紡紗行業中越來越重要。未來,由于原料資源有限(尤其是棉花)、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強以及特定國家/地區的再生法律規定,紡織行業中再生原料的使用比例將繼續上升。
再生市場工業門類
再生市場將繼續快速增長,因此各工業門類越快相互協調,協同發展將越順利。其工業門類包括:
· 原料采購/分揀
· 纖維開松
· 紡紗工藝
· 紗線進一步加工
· 設備
· 零售商
再生原料的典型應用是生產無紡布和低支短纖轉杯紡紗(5 – 10英支)?,F在,再生原料在紡紗工序中開發拓展,也能夠生產高質量要求的高支環錠紡紗。這將推動再生纖維準備和工藝加工系統的發展。
原料分揀和纖維開松要求
未來會出臺新的原料分揀和纖維開松工藝要求,標準也更為嚴格,以確保短纖紡紗過程高效,并能使用再生纖維生產出高質量產品。這也有助于確保再生原料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
未來必然會根據最重要的工藝標準(如原料、織物結構和顏色)進行自動分揀。這需要長時間的跨部門合作,才能在已有或新開發的技術中找到合適的技術。從截至到目前為止的技術工藝分析中,我們已確定了關于纖維開松的一些提取原料的重要優化和優先領域:
分揀方式
· 原料種類
· 織物結構(機織/針織)
· 織物顏色
開松設備設計和設置
· 針布或針釘開松
· 開松點數量
· 根據織物結構具體設置開松設備
· 使用輔助材料(如液體)減小“纖維金屬應力”
機械分解再生原料的纖維質量
再生原料開松準備對于紡紗工藝至關重要。這是一項特別的挑戰,對于消費后原料非常重要??椢锏拈_松度和效率決定了適紡纖維的比例,如果在實際梳理過程(錫林和蓋板之間)之前,紡紗過程中的布片無法得到開松或清除,即使是很低的殘留布片占比,也可能對后續的梳理過程造成風險。
就原料開松除雜而言,我們建議再生纖維在加工過程一開始就得到充分開松。對于纖維開松而言,可以總結和估算以下特定指標,以便未來更好地加工消費后原料。
纖維長度是分解工藝的關鍵指標,用于確定適用的后道紡紗工藝(環錠紡或轉杯紡)、質量(條干)和最高紡紗支數(紗支)。近年來開展的研究表明,三種纖維長度特性對于質量分級非常重要:
· 短絨含量[%]
· 平均纖維長度[毫米]
· 5%纖維長度[毫米]
利用這些信息,我們進行了以下分級。迄今為止,分級是估計原料可加工性和紗線質量的重要指標。到“中”級再生原料為止,含量最多可達75%再生纖維的混紡纖維可使用環錠紡工藝進行加工。如果是更高等級的再生和使用化纖作為原生組分的原料,混紡中的再生纖維占比最高可達87.5%。市場中常見的最高再生纖維占比取決于質量、產量和效率要求能否得到滿足。再生纖維的混合目標為25 % 至最高50%,這一點不難實現。如果技術資源相互協調,相關的工業門類之間加深合作,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大。由于纖維在機械開松過程中,纖維損傷和/或產生短絨無可避免,因此后道紡紗過程盡力避免纖維品質進一步惡化。
(來源:立達中國)
主辦:中國紡織信息中心
主管: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ISSN 1003-3025 CN11-1714/TS
姓名:
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