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21/10/21
10月20日上午,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智能制造論壇在北京召開。
當前,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發展重要方向,正不斷突破新技術,催生新業態,推動制造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自2016年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在行業內推動智能制造工作,企業積極應用先進裝備和軟件,實施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建設智能生產線和智能工廠,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對于推動行業智能制造工作深入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
會議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主辦,北京邦維高科特種紡織品有限公司、天鼎豐控股有限公司協辦,湖南中南智能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毛紡集團·北京京蘭非織造布有限公司、北京大源非織造股份有限公司、賽得利集團支持。會議旨在與業內外人士共同探討數字化裝備、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交流智能制造項目實施經驗。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桂梅,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東華大學副校長陳南梁,北京邦維高科特種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旭光,天鼎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聶松林,北京清河三羊毛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振輝,北京大源非織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宇,湖南中南智能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甘超,以及400多位業內人士參會。
東華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通過視頻向大會致辭。他表示,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落地應用并深入融合,對紡織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發展紡織智能制造,有助于實現精益制造、高效制造、敏捷制造、服務制造、協同制造、綠色制造,推動紡織智能制造發展,對紡織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結合產業發展實際,俞建勇就紡織智能制造提出三個想法。首先要按需推進紡織智能制造發展。當前我國紡織行業整體處于工業2.0與3.0的交匯階段,應當按需發展、并行推進紡織數字化制造、數字化網絡化制造以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發展數字化紡織車間、工廠技術,并逐步向智能化車間升級,全面打通生產和經營信息鏈,實現紡織制造全鏈條的智能化。其次要加速提升紡織智能制造核心關鍵軟硬件技術。發展適應紡織生產高速、柔性體材料加工的智能裝備、傳感器、專用控制器件、控制軟件、管理軟件等,驅動紡織工藝參數在原料、溫濕度環境、裝備性能等參數動態變化下的自主調控;智能裝備、AGV系統等多智能體間的群智能協同,實現系統運行智能優化和自主決策。最后要加快紡織全產業鏈數字化進程。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構建全產業鏈數據空間,驅動定制化協同設計、企業資源協同配置、生產過程協同管理;通過對紡織制造資源、業務流程、供應鏈管理等業務的數據化,進行數據深度分析與挖掘,為紡織智能制造提供數據流,構建網絡化協同快速響應服務體系。
俞建勇表示,今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實現紡織“十四五”目標與2035遠景目標,構建高質量紡織智能制造體系至關重要。產業用紡織品是全球紡織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是紡織產業高端化發展的重要方向;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智能制造系統和全產業鏈智能融合方面具有良好的技術基礎、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獨特的應用模式。放眼未來,希望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搶抓機遇、跨界融合,用先進智能制造技術推動行業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李陵申在致辭時表示,產業用紡織品作為紡織工業的重要門類,將智能制造作為提升行業制造能力,應對發展挑戰的有效途徑。近年來,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在行業內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作,建立優秀供應商隊伍,推動先進裝備和軟件在企業中的應用,在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在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工廠建設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對于規范企業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能源消耗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智能制造在行業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認可。
隨著5G、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數字孿生、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蓬勃發展,智能制造向更豐富的形式、更高的層次推進,給產業用紡織品的制造能力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笆奈濉逼陂g,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將以科技創新為根本動力,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國民經濟各領域需求為重點,加快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升級,智能制造將在其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李陵申表示,實施智能制造提升行業先進制造能力是一項長期系統工作,需要凝聚多方智慧,整合不同行業資源,需要超前規劃、分步驟有序實施、持續改進。未來,行業在智能制造方面將重點開展五項工作。一是推動先進裝備的開發和應用,聯合重點裝備企業突破行業在先進生產線、生產線核心裝備方面的短板,提升裝備高速運轉下的穩定性,提高裝備的數字化程度,大力推廣和應用自動化、數字化裝備。二是繼續在行業內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作,擴大試點范圍和層次,對接優質創新資源和供應商,支持試點企業在產品協同開發、在線質量檢測等方面進行開發,形成成熟的經驗和模式在行業內推廣。三是推動非織造布領域的智能化建設,開發非織造布關鍵工序的仿真系統,建立非織造布大數據模型,初步構建數據驅動的,以工藝優化、質量控制、能源管理、設備維護等為特征的智能化能力。四是建設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以共享設計、協同制造、質量追溯、供需對接為目標,在個體防護、工業過濾等領域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開發行業專用工業APP,提高產業鏈協同制造能力和應急快速反應能力。五是加大智能紡織品開發推廣,開發推廣面向體育運動、醫療健康、安全防護等領域的智能可穿戴產品,拓展智能紡織品在土工、建筑、過濾等領域的應用,提升實時質量監控和預測性維護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陶飛作了題為《裝備數字孿生系統及在紡織工業應用實踐》的主旨報告。據陶飛介紹,數字孿生是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有效技術手段之一,基于數字孿生踐行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數字孿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全生命周期過程。數字孿生由物理空間的實體產品、虛擬空間的虛擬產品、虛實之間的連接數據和信息三部分構成。陶飛表示,未來,應基于數字孿生,探索裝備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實現數字孿生在各領域的深度應用。目前,航空航天大學科研團隊提出并圍繞數字孿生五維模型,建立了數字孿生理論體系、技術和工具體系、標準體系,并成功應用于各領域。針對紡織行業應用,科研團隊研發的紡織物流裝備數字孿生系統,以虛映實、以虛優實、以虛控實,提升了作業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科研團隊研發的玻璃纖維車間數字孿生系統,實現了無人值守自動化操作、遠程監控運維、實時數據驅動孿生模型自適應修正、模型+數據混合決策驅動物理車間,優化了作業策略調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百度智能云工業解決方案總監楊文旭作了題為《百度AI助力智能制造加速發展》的主題報告。楊文旭表示,產業智能化進程是腳踏實地和星辰大海的融合,AI技術是構建產業的基石。百度智能云工業業務在探索和落地中實現了高速發展,而百度AI 助力工業的目標,就是為工業構建“思考”能力。楊文旭從人工智能的價值認知、優化、探索、傳承等方面對百度智能云工業進行了解讀:人工智能的價值認知,就是實現對現實世界的數字化理解;人工智能的價值優化,即通過各個場景的智能化改造,使企業具備自主配置資源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價值探索,主要指AI驅動位置的工業知識模型化,實現知識的持續沉淀和傳承;人工智能的價值傳承表現在,AI知識模型實現了知識的共享與持續迭代。楊文旭重點介紹了AI技術在紡織行業的有關應用:在制造過程優化方面,實現了實時動態排產、廠內AGV物流、布料裁剪優化、智能顏色差別、布料瑕疵檢驗、AI能耗管理等應用;AI技術用于數字化的柔性生產方面,實現了頭部企業牽頭的供應鏈協同、云化的工業軟件、產業金融等應用。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自推動智能制造工作以來,企業積極響應,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湖南中南智能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甘超作了題為《數字化手段助力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報告。據她介紹,公司目前業務布局分為工業機器人、工業互聯網、核心激光裝備三大板塊。甘超表示,近年來,公司以工業機器人技術為核心,憑借長泰機器人技術深耕基礎原材料、動力工程等行業,提供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同時,依托機器人白車身柔性總拼系統、機器人視覺識別等自有技術,覆蓋國內十大汽車廠商,憑借自主研發的綠色鑄造清理打磨系統及紡織卷布驗布專機,拓展了更多應用領域。此外,公司還以工業互聯網技術為抓手,以工業技術為依托,開發出上千款工業APP,為各工業領域客戶打造從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到服務的工業級網絡平臺,并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甘超分“點、線、面”三類別介紹了公司的數字化建設經驗以及數字化建設成功在紡織領域的應用。目前,公司已經成功開發了紡織專機、打磨專機等APP專機產品,自動收卷機、ZTVT工業視覺瑕疵檢測系統、云平臺檢監測系統、染紗機器人自動化系統、毛條自動下卷系統等裝備。
濟南永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晶從項目背景、項目實施和項目成果三個方面對公司水刺非織造布制造智能工廠關鍵技術裝備及工程化應用情況進行了介紹。該項目以解決企業需求為出發點,針對大數據挖掘推動資源高效配置、精益管理工具無障礙迭代以及00后數字化操作需求,采用產學研相結合,上下游協同,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項目實施情況主要包括:智能供應鏈、智能服務、智能工廠、智能裝備和工業互聯網六個方面。項目實施以來,水刺智能工廠共申請專利36項,授權專利17項;申請軟件著作權13項?!端谭ǚ强椩觳贾悄芄S關鍵技術裝備及工程化應用》項目通過了科學技術成果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根據實際情況,王晶提出了三點實施建議:一是擁有多條生產線、多個廠區或從事專屬性定制生產的企業具備實施智能制造的可行性;二是培養企業自有的開發團隊;三是有行業牽頭制定大宗物料表示編碼標準,以達成智能物流倉儲系統(WMS)高效落地。
天鼎豐控股有限公司建設副總監吳玉燦介紹了公司胎基布智能工廠的建設情況。天鼎豐擁有三十多條聚酯紡粘針刺胎基布生產線,非織造布年產能力為25萬噸,公司主營業務涉及防水卷材聚酯胎基布、高強粗旦聚丙烯土工布、高性能非織造土工合成材料、環保過濾材料等多個領域。天鼎豐公司致力于胎基布智能工廠的建設,以實現設備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線信息化、能源管理智能化、工廠管理數字化。吳玉燦表示,生產設備自動化升級改造是建設智能工廠的基礎,公司成立了智能制造項目部,挖掘各項潛能,同國內多家公司合作,打造了全新的自動化胎基布生產線,實現了全自動收卷機升級改造、代替了人工實現機器視覺驗布系統、升級了淀粉自動輸送與自動配膠系統、擺絲器由手動調整改為電動智能擺絲。未來,天鼎豐將繼續進行創新改造,設備升級,實現加筋產品的穩定與量產,依托東方雨虹的平臺,建立自己的MES系統,努力實現與SAP系統和WMS系統的互聯互通,建設智能化胎基布工廠。
山東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純峰介紹了“工程用高性能復合材料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的相關情況。趙純峰認為,實現智能制造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纖維復合材料生產企業存在的能耗高、生產成本高、勞動生產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以及裝備落后、車間物流倉儲方式落后等問題,并通過信息資源的全面集成、深入開發和廣泛應用,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同時實現管理方式的網絡化、經營決策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趙純峰就智能化集成、精細化管理、應用效果等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并提出了未來發展計劃,即持續改進,完善智能工廠建設,提高企業智能化水平;加強示范推廣,積累經驗,提高解決方案,將企業成功模式在行業內復制推廣;建成行業標桿示范,建成行業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提升行業整體智能制造水平;形成服務型制造示范,打造共享制造服務平臺,暢通“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通道。
主辦:中國紡織信息中心
主管: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ISSN 1003-3025 CN11-1714/TS
姓名:
郵箱: